• <dialog id="jrwqrn"><optgroup id="jrwqrn"><tbody id="jrwqrn"></tbody></optgroup></dialog>
    <td id="jrwqrn"></td>

    <nav id="jrwqrn"></nav>

    一篇文章讀懂雲南名優紅茶的工藝流程

    2019-08-06

           雲南名優紅茶可分為名優功夫紅茶和紅碎茶。功夫紅茶以外形肥碩緊結、金毫顯露、色澤烏潤、湯色紅豔、香氣馥郁、滋味濃醇的品質獨樹一幟。滇紅碎茶的品質特點是外形規格清楚,顆粒緊結,淨度好,身骨重實,色澤調勻,沖泡後湯色紅豔,金圈突出,香氣馥郁,滋味濃強鮮爽,富有刺激性,入口甘醇爽滑,香氣高銳持久。

    名優工夫紅茶按造型和品質特點可分為針型、卷曲型和毛峰型。各種名優工夫紅茶其制茶原理和工序基本一緻,主要包括:萎凋、揉撚、發酵、過紅鍋、造型、幹燥六個階段。整個工藝突出造型這一環節,通過不同的手法和造型機械可加工成不同形狀的茶葉。

    1、鮮葉:鮮葉是茶葉品質的物質基礎,優質的鮮葉才能制岀優良的茶葉。采摘适制紅茶的大葉良種嫩度好的一芽一葉初展或半開展鮮葉,芽葉肥壯挺直、茸毛多、無病蟲害、不含非茶類夾雜物、無農藥污染,突出:“早、嫩、鮮、勻”。

    /2、萎凋:萎凋方法可分為兩大類,一種是自然萎凋包括日光萎凋、室内自然萎凋,另一種是人工萎凋包括加溫萎凋、萎凋槽萎凋。

    萎凋是造型名優紅茶的重要工序。若萎凋不足失重率低,則不便後續的揉撚,必造成幹茶欠勻整、欠緊結,茶茸毫也會被較多的外溢茶汁沾附而影響幹茶的顯毫度。反之,若萎凋過重、失重率高,則往往水分較少、茶汁難溢,揉撚難成條,發酵難以進行,造成幹茶色澤欠潤,滋味上也由于内含物過多損耗而欠協調。

    大葉造形名優紅茶的鮮葉萎凋程度,以“莖折而不斷,手捏能成團,松手後能緩慢散開,花果香濃郁爽透”為适度,一般失重率控制在37%為好。

    3、揉撚:揉撚是關系到造形名優紅茶外形優美的一道工藝,其較傳統工夫紅茶的揉力要輕、揉時要短,要求以“無壓-輕-中-輕-松壓”循序漸進、加壓與減壓交替進行的方式來揉撚。時間40~60min,揉至“茶條緊卷、色黃綠、花果香較濃郁爽透、茶汁外溢、有沾手感但無潮手感為适度”。忌長時重壓,選擇中小型揉撚機,以棱骨較高、轉速較快的為宜,忌選用90等大型揉撚機或名優綠茶加工機械來制作。

    4、發酵:由于造形名優紅茶在萎凋上較傳統滇紅工夫要重、揉撚要輕、故其發酵進程要緩慢得多、其發酵時間相應要長,一般為7h左右,禁超過20h。以“在制茶坯色黃紅,青甜香濃透”為感官适度指标。在生産中,若萎凋出現過重,可采取在揉撚之後的發酵茶條表面上灑水,以促進發酵,進行适當補救。

    5、過紅鍋:當發酵适度,就應立即過紅鍋終止酶促反應。在生産中,提倡用烘幹機來完成該工序,烘溫以125-135℃為宜,具體初烘程度以方便下一工序塑形而靈活掌握。

    一般的,若下一工序采用的是茶葉理條機或多用機來生産針形名優紅茶,則要求此時的初烘程度要輕,以能終止酶促反應為标準,不宜出現芽葉幹硬而影響塑形,一般失重率掌握在15%左右;若下一工序采用的是雙鍋曲毫炒幹機生産卷曲形名優紅茶,則要求此時的初烘程度要相應重些,失重率可掌握在35%左右,以在制茶坯有刺手感、達6~7成幹為适度。

    而對于用茶葉殺青機來生産卷曲形名優紅茶的,則初烘程度掌握在前兩者之間的偏前部分(即程度偏輕部分)為宜。

    造型:也叫塑形工序,是制作名優紅茶優美外形的關鍵工序,其中的溫度、單位投葉量和塑形失重率,不僅影響茶産品的質量,同時也對生産效率的高低産生影響。

    幹燥:是利用高溫迅速破壞酶的活性,停止發酵,使發酵形成的品質固定下來;蒸發水分,緊縮條索,固定外形,使毛茶充分幹燥,利于保持品質。

    幹燥分兩次進行,中間适當攤涼。打毛火,溫度在110~120℃,時間10min左右,掌握快速高溫的原則;第二次足火,溫度95~100℃,忌超過100℃高溫快烘。手撚成粉末,色澤烏潤,香氣濃郁,含水量不超過6%為佳。


    推薦産品

    • 菊花烘幹房
    • 氣電混合式殺青理條一體機
    • 12平米連續烘幹機
    • 12槽電熱式理條機
    • 50型滾筒殺青機
    • 上12下14型燃氣式一體機
    色色王国